村民们早都袖满了水草,四散跑开。
我拈起一根水草仔细观察,这就是之前黄大仙拐带的宝贝,应该没错。
突然,天上响起了连续不断地闷雷,黑云急剧涌动,夜幕似乎又要降临。我正要去帮王猛推车,却见水面陡然翻出一排巨浪,巨浪落下,一张血红的鬼脸冒了出来,比昨夜所见又多了几分狰狞。
鬼脸在水面上空随意飞腾,正下方一缕清气连接水中,卖弄了一会,朝王猛张开了獠牙巨口,之前的红雾变成浓厚的紫雾,迅速罩向王猛。
这时从姑子庙里传来了一个声音,真真地传到我耳边:“你们赶紧走!”
是她。
我跑向王猛跟前,稍微离进点,就闻到了腥臭的晦气,紫雾蒸得脸像火烧。我拉住王猛胳膊,喊道:“走啊。”
没想到王猛使劲甩开我,又向前拼命走了几步,双脚已经踩在了水里,他是死活要把石灰投进水中。
我想帮他,可是紫雾熏得我眼睛火辣辣的,实在太难受了。生怕眼睛瞎了,跑离水边很远,揉了几下眼睛,对他喊道:“你他妈……不要命了!”
眼见他已经被紫雾裹住,就快看不到他身影了——鬼脸突然扭转,挟着紫雾朝姑子庙门口的方向转了过去。
不知何时,女尼穿了件皂黑的僧衣,现身在半空中。
她脚下踩着涨高的黑色水草,悬在离地两米高的地方,头顶有一片漆黑的乌云,周身上下雾气缭绕,手里托着木鱼,笃笃地敲着,时缓时急。
水草托着她,飘飘悠悠地接近水边,直到接近湖心。
尾声
下面一段,摘自【白柳县志:姑子庙】,原文是古文,我翻成了白话——
清世祖顺治七年(1650年),皇帝封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十四女儿为和硕郡主。同年,将郡主下嫁给喀喇沁王世子达尔罕博尔岱。达尔罕,在蒙语里是“英雄”的意思。
送亲队伍行至白柳城,遭遇匪寇,郡主竟然被劫持。世子博尔岱及时赶到,救了郡主,但是没能擒到贼寇。后来郡主竟然与劫匪私通,喀喇沁王震怒,要杀郡主,不过碍于朝廷的威严,和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势力,只好将郡主软禁在白柳城。世子博尔岱常常偷偷去探望。
当时,达赉湖南端接近白柳城一段,出现一种叫作“血蜃”的邪祟,伤害农牧民、牲畜的性命。有一名卫藏高僧,声称可以施法驱祟,但是必须以贵人少女血肉作媒介。当地的满蒙世族听说后,纷纷将本宅仕女遣嫁,不愿意做出牺牲。
和硕君主知道了这件事,没有任何犹豫,欣然赴命,在水边削发许愿,将血肉祭献给“血蜃”,牺牲性命除了血蜃之灾。
此后,北岸的牧民在水边建巨型敖包,供奉郡主像,尊称郡主为“吉祥奥德恩”。奥德恩,意为“神通广大的女巫”。
因为郡主归天时曾经削发,在南岸农民的记忆中,郡主是尼姑的形象,所以供奉郡主的土邸,俗称作“姑子庙”。
姑子庙后,起初有座无碑大坟,相传是郡主私通的贼寇,殉情后埋骨在此;结果喀喇沁王派人掘土焚尸,挫骨扬灰。
(按:白柳县志截止于民国初期,如果续写,可以记上姑子庙被毁的始终。)
另外,辽西盛产“发菜”,有必要介绍一下——
发菜,“发”读三声,是头发的意思,也有人管它叫“地毛”。
发菜是一种旱地藻类植物,像大姑娘的头发丝那么细,那么亮,一团一团地缠在一起,贴着地皮生长。
到了1990年代,发菜身价暴涨,都说它大补,是炖汤上品。另外这东西名字又吉利,发菜——“发财”,有钱人特别喜欢。据说在南洋,跟辽西发菜比,泰国血燕就是肥猪肉,高丽人参就是胡萝卜。
辽西白柳市北面的农村,山坡草地上长满了发菜,后来采掘过度,再见不到踪迹了。
后来国家严令禁止采掘、运卖发菜,具体原因不太清楚,好像跟保护环境有关吧。
以上资料,由网络作家张三丰提供。